征文优秀作品选登之曾礼《读书偶记》

发布时间:2009-05-20 责任编辑:符勤  来源:图书馆流通与读者服务部  点击数:

        读书不轻松但很有乐趣。清代朴学的开山之祖——戴震认为“学有三难:淹博难,识断难,精审难”。这是很有见地的读书心得。就我们一般读者而言,不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去读书,对“精审”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,但是“识断”是一定要有的,即孟子说的“尽信书不如无书”。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,因为“学而不思则罔”,最好能批判地吸取书本的精华化为己有,戴震于是又做了补充——“学者当不以人蔽己,不以己自蔽”。至于“淹博”,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博览群书,是很难做到的,虽然我们每每津津乐道于左宗棠的“读破万卷,神交古人”,但我们并没有去实践,基于各种原因。

   我在中文系学习了三年,读书不多,但还是有些体会,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:

  (一) 读书的版本问题(以古文为例)

        人靠衣装,我们对穿着有一定的讲究和要求。我觉得选书也是同样的道理。读书尽量读权威版本。“权威版本”包括两方面:好的出版社出版;书源的正宗可靠。

        鲁迅先生就认为读书选好版本就可以事半功倍,这是经验之谈,特别是对古籍的阅读。我读古文走了一些弯路,就是没注意版本的问题,开始也不知道要选版本。现在读古文基本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的,也很注意书的底本质量。

        另外要选适合自己的版本。皮锡瑞在《经学历史》里有这么一段关于治学门径的精彩论述:“今之治经者,欲求简易,惟有人治一经,经主一家;其余各家,皆可姑置;其他各经,更可从缓。汉注古奥,唐疏繁复,初学先看注疏,人必畏难,当以近人经说先之”。古代文学也完全可以沿着这样的治经方法进行。

        我读《诗·国风》之前,就查了不少资料,知道程俊英和蒋见元所著的《诗经注析》是很好的入门书籍,所以就用他们注释的版本,既读懂了原诗也很好地了解了诗经学的发展过程,收益颇丰。从图书馆借的时候是刚上架的新书,一个学期下来,边页破了不少,觉得很心痛。但读《世说新语》的时候,却犯错了。余嘉锡的注本和徐震堮的注本都有口碑,图书馆只有徐先生的《世说新语校笺》,我很高兴地借到了,可徐先生的注解偏重于考据,对于非专业研究的读者来说,阅读的难度很大。尽管硬着头皮把两卷本读了一遍,但收获太少了,觉得事倍功半,实在是不明智。

(二) 选书的问题

       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阅读,但更重要的是选对自己有用有益的书。我经常上网找一些大师的推荐书目,有时也找一些大学的推荐书目,例如北京大学所列的三十本必读书的书目,很有用处。另外,上课的时候老师也会推荐些书籍,教材后面也附录一些书目,对于我们学习都有帮助的。

        中文浩无边际,涉及的相关学科很多,因此治学方向很重要。我迷茫转悠了几年,没找到治学的支点,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,像没备指南针的远航邮轮。到这个学期,才终于发现自己的兴趣是中国古典诗词和文艺理论。其实文艺理论书籍并不是喜欢读,因为专业的原因,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。分析文学作品,理论就是武器,没有理论的支撑,就谈不上从专业的角度解构作品,就像搞土木的,如果没有测量仪,就不可能得到建筑的各种数据一样。 

(三) 背书的问题

       很多经典诗文要背诵,其实老师并没有要求,我觉得读中文要有文气,只有多背些经典,最好是能背得滚瓜烂熟。

       由于记性不太好,没有博闻强识的天资,所以很多文章背下来,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,为此苦恼了很久。后来偶然看到一位硕儒的读书心得,里面就说了要把背下来的文章再反复地背,直到能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。我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。于是按照这样的方法背了一段时间,有时也随手默写文章。居然真的能记住,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也可以很流畅地背出来,心里很有成就感。这样的方法很笨拙,也要花很大功夫,速度很慢。像背诵《诗·国风》,花了一个学期,《离骚》也花了大半个学期。蜗牛的速度,我觉得不是关键,重要的是在背诵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经典时,心灵会得到一次潜移默化地洗礼,这样的感受是不可言传的。

       不过很惭愧的是,这个学期因为课程安排的原因,也由于读书变得浮躁些了,开学一个多月才零散地读了读《论语》,背了些诗词。感觉很空虚,还是要背背书。

       在馨园晨读也有一年多了,心里很落寞孤独。一年多来,只有一次听到有同学在读古文,如果我没听错,是《孙子兵法》,只有这一次。绝大部分的同学在诵读外语,偶尔也听到些同学在练普通话。可能这就是“斜晖脉脉水悠悠”的悲凉吧。

       以上是我大学读书的一些杂记,简单地胡乱地说了这么多。总之我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很充实,读书目的也比较纯粹,不为考证,也不为考研,就是想多学些知识,多长点见识。我喜欢这样的生活,天马行空,自在自为。我不奢求诗意地栖居,也不渴求富贵长寿,只希望能学而不辍,乐以忘忧而不知老之将至。

 

    (中文系 06汉本一班 曾礼)

版权所有:长沙学院图书馆  总服务台:84260020 馆办公室:84261393